2015原始生活教育論壇-專題發表一:從「曲冰拓荒」到「原始體驗營」對個人生涯歷程之影響

從「曲冰拓荒」到「原始體驗營」對個人生涯歷程之影響

張秋雄

艾莉特教育中心負責人

e-mail:firstjoseph77@yahoo.com.tw

一、前言

「明志19管」(明志工專19屆工管科)曾是許多老師、教官眼中的頭痛班級,打架、抽菸、補考、重修、記過、留校察看、退學……等負面字眼,始終和這個班脫不了關係。

進入明志前三年,總共換了三位班導師。一年級班導是位體育老師,人很好也管得嚴,教大家許多運動技能,排球和羽毛球都是我們的運動強項;二年級班導是位年輕數學老師,微積分很厲害,喜歡打籃球,跟同學稱兄道弟,但終究止不住同學的脫序行為;直到三年級,終於遇到了100分的導師--吳水丕教授(當年的年輕講師),為什麼是「100分的導師」?因為他最常給學生的讚美就是:「很好,100分!」好有趣的讚美語,簡單、明瞭又親切,或許是因為被讚美、被認同,再加上吳教授上課時,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,終於馴服了這群「放蕩不羈的野馬」。

「高科技」、「高感受」、「高素質」是吳教授輔導這班學生的三大終極目標,除了平時課堂上的諄諄教誨,更藉由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校內活動和競賽,或舉辦校外露營、聯誼等活動,逐步凝聚了這個班的向心力,歷經兩年多的淬鍊,終於在五年級時,儼然已脫胎換骨,蛻變成全校注目的典範。

二十多年來,「體驗教育」一直是吳教授所秉持的教育信念,此次受吳教授之命,和與會嘉賓一起分享這段人生歷程,應是「明志19管」這些年來的表現,得到了吳教授的肯定,同時也印證吳教授多年來所推行的「體驗教育」,累積了些許的成果吧?

二、明志五年總驗收──曲冰拓荒畢旅活動

每個人從小到大應該都參加過許多次的畢業旅行,但能令人留下深刻記憶的究竟有多少?「明志19管」這一班真的不一樣,事隔三十餘年,每次跟別人提起這趟畢業旅行,總會帶著幾分驕傲及興奮之情,娓娓細說當年在曲冰山徑的點點滴滴……

總括來說,曲冰拓荒畢旅活動可說是「明志19管」在明志五年學習成果的總驗收,尤其是吳教授三年來「高科技」、「高感受」、「高素質」輔導成果的總考核,然而面對這趟畢業旅行,對於負責活動規劃的同學或其他同學來說,皆堪稱是項艱鉅的任務。幸好班上原本就有多位童軍團成員和救國團嚕啦啦服務員,加上累積了豐富的辦活動經驗,終於達成這項使命。另外,這次活動在規劃上,尚有一些困難之處,就是必須將吳教授三年來教導我們的點點滴滴,盡可能融入於活動中,包括「高科技」、「高感受」、「高素質」三大終極目標。

  1. 從精神象徵的班旗說起

為了將吳教授的點滴教誨融入其中,於是有同學提議將多項重要觀念製成班旗,由全班同學分組,先各自負責一部分,最後再拼湊成一面象徵「明志19管」精神的班旗(圖1),一路上陪伴著我們一起爬山涉水。茲將班旗的精神內涵說明如下:

追根究底的精神

班旗右上方有一棵大樹,長了茂盛的枝葉和樹根,象徵台塑企業王董事長的訓示:凡事秉持「追根究柢,實事求是」的精神。

吳郭魚精神

班旗右下方有四條(兩大兩小)吳郭魚,吳教授常匿稱家中兩位公子為「大、小吳郭魚」,也常督促我們要具備吳郭魚般強韌的生命力,亦即要不斷充實自我,無論將來身處何種環境,都能展現高度的競爭力和適應力。

井水精神

吳教授常教導我們,要常懷分享的觀念,猶如班旗左下方的一口水井,象徵井水精神,一口水井若不經常取用裡面的水,終將只是一灘死水,不會湧現更多的活水,若能經常供人取用,與人分享,就會源源不斷地滋生活水,給得越多,就會擁有更多。

明志四十六傑

明志五年住宿生活,朝夕相處,感情親如兄弟。在班旗左上方由四十六顆鈕扣縫製而成的「明志」字樣,正代表「明志19管」的四十六位同學,希望畢業後還能像一家人,每個人的家都是自己的家。

100分導師

最後,班旗中央有位打著蝴蝶結,頭髮中分的帥帥男生,就是傳說中的那位「100分導師」,也就是「明志19管」的精神領袖,時時記取恩師的教誨。

  1. 融入精神目標的活動規劃

表1. 畢業旅行活動目標概念表

活動

主題

活動

方式

活動

地點

活      動      目      標

高科技

(自我生存)

高感受

(人際溝通)

高素質

(人格養成)

有難

同當

曲冰拓荒

南投縣

仁愛鄉

  • 全新體驗
  • 全新嘗試
  • 物質匱乏
  • 挑戰大自然
  • 患難見真情
  • 相知相惜
  • 真情流露
  • 心弦互撥
  • 陽光共享
  • 群我關係角色扮演
  • 生命共同體一分子
   

有福

同享

雙騎協力車

遊墾丁

畢業舞會

墾丁

南海岸

  • 精神層次滿足
  • 社交禮儀體驗
  • 享受生活之樂
  • 相親相愛
  • 同心協力
  • 井水精神
  • 飲水思源
  • 取之於社會
  • 用之於社會
   
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

惜別

感恩會

溪頭

杉林溪

  • 團結是力量
  • 吳郭魚精神
  • 一家五十口
  • 處處是我家
  • 人人皆是總經理
  • 人人皆是播種者
   

這趟六天五夜的畢業旅行(表1),全程分為三階段,各賦予三個活動主題,即「有難同當」、「有福同享」、「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」。每階段活動都融入了「高科技」、「高感受」、「高素質」三大目標內涵,接著才選定活動方式及地點,最後依照目標內涵安排各項活動細節。

「高科技」、「高感受」、「高素質」簡單來說,就是自我生存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,以及高尚人格的養成;活動第一階段先安排大家過過苦日子,在資源匱乏的南投山區,眾人徒步於曲冰山徑以勞其筋骨,體會一下什麼叫「患難見真情」;走完「有難同當」階段,接著安排大夥兒搭乘遊覽車,暢遊墾丁的美麗風光,騎著協力車,享受溫暖的陽光和清涼的海風,晚上再安排一場畢業舞會,學習體驗一場社交禮儀,好好享受一段「有福同享」的快樂時光;最後把活動地點拉回優美寧靜的溪頭、杉林溪,舉行一場溫馨的惜別感恩晚會,為這趟難忘的畢業旅行畫下完美句點,也為明志五年的學習歷程,做一次總回顧及心得分享。

  1. 曲冰拓荒畢旅憶述

「曲冰拓荒」原是以前救國團冬、夏令自強活動營隊所走的路線,這段三十餘年前的往事,許多細節已不復記憶,至今還能留下深刻印象的,無疑是最經典的情節片段:

全班分組準備期中考

這趟難得的六天五夜畢業旅行,當時吳教授要求全班四十六位同學都要參加,不准有人缺席,也不可為活動結束兩天後的期中考,把書本帶去旅程中,於是全班依照住宿寢室分組,每組負責準備一門課程,包括整理課程重點及上課筆記,然後再分享給其他同學,充分發揮了互助合作、互相提攜的學習精神。

各自設法準時抵達集合地點

有別於一般團體旅遊,一起搭車出發,同學們覺得大家都長大了,有些事情可以自行解決,也是一種嘗試與考驗,於是決定事先公布集合時間和地點,讓同學回家準備好行李及負責攜帶物品,然後各自設法準時抵達集合地點(埔里車站)。

出師不利的路況阻撓

第一階段的曲冰拓荒行程,原規劃同學抵達埔里車站後,先將後三天行程所需行李寄放於某位同學的埔里親戚家中,一行人再扛著露營裝備及野炊材料,搭乘南投客運進入山區,最後抵達第一天的紮營地點­──萬豐國小。不料天不從人願,車子一進入山區不久,即因連日下雨路況不佳,必須換一輛高底盤的客運再行駛,等到換好車,再往前行駛不久,又因前方山崩路況受阻,客運也無法行駛了。還好天無絕人之路,最後由吳教授親自出面與當地卡車司機協調,請求協助分批運送人員及裝備,其他人先徒步至親愛國小分校(圖2),等待卡車回頭接駁,終於有驚無險的抵達萬豐國小(圖3)。

 

法治國小的營火晚會驚魂

第二天的行程,是從萬豐國小徒步到武界的法治國小,沿途會走過一座座老舊吊橋,渡過蜿蜒於山谷間的溪流,一路上伴隨的,盡是明媚的山色風光與蟲鳴鳥叫。午餐是在大觀發電廠後方的階梯上野炊解決,晚餐則是抵達法治國小後,在校園旁的小溪邊烤肉。晚餐後的重頭戲,就是同學們準備多時的營火晚會,晚會進行中也引來許多當地的小孩圍觀同樂。就在晚會接近尾聲,某項節目剛表演完,表演人員陸續退場時,會場中央的營火堆突然發出巨響,伴隨炭火、水泥塊如煙火般四處噴散開來,幸好所有人員毫髮無傷,原本吳教授以為這是同學刻意設計,先是驚訝與生氣,事後才發現原來是水泥地受熱膨脹所引發的爆炸。

 

狀況不斷的拓荒考驗

第三天是最具挑戰性的拓荒行程,所有人必須翻越武界坡,抵達東埔山下的麒麟橋,再與遊覽車會合,搭車前往墾丁的快樂天堂。一早,先是有女夥伴(本次畢旅所邀同校護理科女同學)對此趟艱苦行程產生反彈情緒,要求將全部行李交由當地貨車拖運下山,改以輕裝備登山,基於登山安全考量,最後不得不請吳教授出面予以訓斥及安撫;等到隊伍一出發沒多久,又發生後方押隊人員因過於大意而迷失方向,最後費了一番工夫才將隊員找了回來;接下來,老天爺更開了大家一個玩笑,所謂「天將降大人於斯人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」,正當大家好不容易抵達坡頂的武界檢查哨,稍事休息後,才開始下坡行程不到半小時,竟驚見眼前整座山林被砍伐殆盡,樹枝橫陳,原本的山路完全無法辨認,令整支隊伍在此進退兩難(圖5),所幸在全體隊員通力合作下,劈荊斬棘,硬是開出一條山路,遇到沒路處,就拉繩搭橋,相互扶持,歷經了三個多小時與山林搏鬥,終於在下午四點多才抵達山腳下。此時只見一群人眼眶泛淚,伴隨快速的步伐,直奔山腳下的土地公廟,雙手合十,感謝土地公的保佑。

 

三、原始體驗營的收穫與體悟

「小神童原始夏令營」是民國八十二年回母校課外活動組服務時,接到吳教授的第一項任務,就是協助當時明志工管科學弟,舉辦第一屆小神童原始夏令營。

 

在聽完吳教授的活動宗旨及任務說明後,便開始著手輔導學弟們規劃活動,並數次陪同教授及學弟們,一起到嘉義農場探勘活動場地,以及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,更全程參與了第一梯次的營隊活動。

「小神童原始夏令營」的活動初衷,是希望帶領孩子「回歸自然」,透過對自然生態的瞭解,去體會人與人、人與萬物及人與自然的「相互依存」關係,並在營隊活動中,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,照顧自己。 

活動宗旨的確立

若將此初衷加以整理,可歸納出四大活動宗旨:回歸自然(高素質)、相互依存(高科技、高感受)、關心別人(高感受)、 照顧自己(高科技),這也是後來原始生活教育學會所推廣的四大理念。

憑著以往學生時期所受的訓練,要規劃一項符合原始宗旨的活動並不難,但考量到此次活動對象是國小三到六年級的小學生,就覺得有些惶恐與不安,因為要面對這麼小的學員,光思考這些孩子喜歡什麼?能學會什麼?就很令人頭痛,更別說從未帶過這麼小的孩子。於是,我用最短的時間去坊間找了幾本參考書籍,加強自己在兒童教育領域的知識,並參考吳教授所給的活動建議,最後終於完成了活動內容的規劃(表2)。

 

融入原始精神的活動規劃

表2. 小神童原始夏令營活動行程表

 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
晨間活動

(生命起源)

護蛋大考驗

 

火車行程

(台北ð嘉義)

(自力更生)

挖土塊

蓋土窯

撿木材、起火

(山中尋筍)

爬山、郊遊

挖竹筍

參觀竹筍窯

鋸竹筒

(水庫風情)

 

水庫攬勝

滑草

烤肉

結業式

 

公車行程

(農場ð嘉義)

午  餐 火車便當 土窯大餐 竹筍大餐 烤肉大餐 火車便當
午間活動

公車行程

(嘉義ð農場)

森林步道

始業式

(山農探訪)

參觀農場

認識動植物

採水果

摘野菜

(製作竹童玩)

竹錢筒

竹槍、風箏

風箏大賽

拓植墾荒

鋤草

開墾坡地

種果樹

火車行程

(嘉義ð台北)

 

寶貝回家了!

晚  餐 農莊晚宴 野菜大餐 竹筒飯 農莊盛宴
夜間活動

歡迎晚會

 

日記時間

(星夜追蹤)

認識星座

日記時間

(山中傳奇)

農場夜遊

日記時間

營火晚會

 

日記時間

原始夏令營的活動宗旨既然要帶領孩子「回歸自然」,自然要把許多事物盡量呈現出最原始的風貌,故在物質享受上絕對不能太現代、太奢華,最好能讓這些都市小孩吃點苦,但要具有新鮮感的苦,才能在嘗鮮的心態下,體會家庭生活與營隊生活的落差:晚上睡覺沒冷氣,傍晚洗澡沒熱水,用完餐要自己洗餐具,一走到戶外,白天艷陽高照、汗流浹背,樹林中還常遇蚊蟲叮咬,甚至毒蛇出沒,所以必須指導孩子學會時時關心別人,處處照顧自己,更要學習以「相互依存」(人育物、物養人)的態度來面對自然萬物。

 

猶記得當初在思考「原始」的定義時,曾有「不知從何切入要點」的苦惱,後來領悟到「回歸原點」道理,便將思緒拉回事物的起始點(原點思考),開始思考生命的起源,進而引申出「生命的起源皆來自於一顆卵」的念頭,原來生命的本質是脆弱的,僅靠一層薄薄的蛋殼護著,稍一不慎就毀滅了。於是在活動規劃完成後,又追加了一項「護蛋大考驗」,讓孩子從台北火車站報到後,就發給每個人一顆生雞蛋,要求每個人要想盡辦法把蛋安全護送到嘉義農場,等到孩子抵達營地驗收時,再一一向他們闡述生命的本質,並延伸說明父母照顧孩子健康長大的辛勞及偉大之處,讓孩子更懂得感恩,更懂得珍惜身邊的幸福。

 

舉辦原始夏令營的另一項大考驗,就是必須學會搭建營隊工程,教孩子蓋土窯、製作竹童玩、認識野生動植物、認識四季星座、講述星座故事,甚至教唱童謠,還必須訓練營隊幹部,沒有十八般武藝,實在難以勝任。還好,身為農家子弟的我,原本就認識一些常見的野生植物,也曾看過童軍團所搭建的營隊工程,再加上自行找資料惡補,於是本著「用心」及「負責」的處事原則,終究克服了以上種種的難題。

四、一路了然於心的人生歷程

五十歲生日那天,我在臉書上為自己寫下一段文字:「人生此刻正式邁入第五十個年頭,當年懷抱夢想的年輕小伙子,如今已髮鬢斑白。細數當年與自己的約定,如今實現幾何?雖未竟全功,所幸亦無愧於己,更慶幸的是,至今仍保有當年追逐夢想的熱情,持續往人生的下個目標前進。五十之後的人生,仍要提醒自己『莫忘初衷』,在領略天命之時,更要勇敢大步邁前,把握時光,一面接受天命淬鍊,一面享受『築夢踏實』之樂。與自己相約『耳順之年』,願夢能更上一階,熱情一往如昔。」

我的生涯計畫是在專四升專五那一年完成,當時我即將滿二十歲,三十年後的今天,我依然循著這份計畫,持續走在我的人生旅程上。在計畫中,文化與教育是我願盡畢生心力去實踐的兩大主軸,回饋社會則是我創造生命價值的主要方式,於是走出校門後,我進入漢聲雜誌任職,創辦日之昇文化,歷任原始生活教育學會秘書長、理事,擔任臺灣導盲犬協會理事長,設立艾利特教育中心,每段歷程皆了然於心。

若說「曲冰拓荒」與「原始體驗營」在人生歷程中對我起了什麼作用,我只能說這些影響早已點滴融入日常「行事作風」與「價值判斷」了,倘欲一一細數,實非易事,僅就各階段略舉一二事例說明之:

  1. 漢聲雜誌:勤勞樸實、自立自強

漢聲雜誌是我大學畢業後的首份工作,漢聲雜誌是我接受文化產業歷練的開始,同期進入漢聲的幾位同事,個個學歷都不在我之下,唯獨我深受長官賞識及栽培。背後原因其實很簡單,明志五年當中,「勤勞樸實」早已深化於個人日常習慣中,於是同事們彎不下腰來做的事,我做來格外習慣且自然;同事們幫不上忙、支援不了的任務,無論如何都得自立自強,設法完成任務。我常在想:現在的年輕人,多半缺乏勤勞習慣,如今勤勞不再只是一種美德,而是一種競爭力。

  1. 日之昇文化:現實與理想的拉鋸

在台灣,有句笑話:「想害一個人,就鼓勵他去開出版社。」這是事實,台灣閱讀人口稀少,買書的人更少,但每年的出書量卻數以三、四萬計,莫怪中小型出版社難以生存。即使如此,我仍選擇出好書、做好事(美好的事),有時出一本書只是一種價值判斷與抉擇,無關市場大小,在台灣第一本介紹導盲犬的書,應該是日之昇文化出版的《貝魯娜的尾巴》,這是一本日文翻譯書,當時會選擇出版這本書,只為自己多年來關心導盲設施議題,所提出的另一種解決方案及觀念倡導,沒想到竟意外衍生出臺灣導盲犬協會的成立,同時也獲得讀者不錯的迴響。

  1. 原始生活教育學會:掛鉤與迴紋針的故事、核心問題

行銷學上有所謂「核心產品」的概念,此一概念相當符合原始的精神。人的思緒很容易受外界刻板印象所侷限,於是少了創意和發想的動力,更無法直搗問題的核心。在許多問題的解決上,只要方向對了,問題就解決了一半,亦即掌握問題的核心,自然就能想出許許多多解決之道,創意也會源源不絕。

記得多年前擔任學會秘書長時,學會要舉辦書畫義賣會,在布置會場時,有位理事交代我去買掛書畫的掛鉤,經了解後發現,那種畫廊專用的掛鉤不但昂貴,而且還要先裝上鋁製滑軌,整個會場布置下來,所費不訾,後來想了一下:「目的不就是要把書畫掛上去嗎?」於是取買了幾盒迴紋針和幾卷鐵絲,最後就順利地把所有書畫都掛上去了。這故事正說明了一件事:別將思緒侷限在問題的接觸點上,應先把問題拉回原點(問題核心),掌握住重點就能產生許多解決問題的創意。

  1. 臺灣導盲犬協會:組織定位、營運方向、社會信任、制度化

擔任臺灣導盲犬協會理事長是個意外,雖然協會籌備成立過程中,我提供了許多建議及協助,但始終覺得協會應有更適合的人選來擔任這項職務,畢竟當時的我還年輕,才三十餘歲,幾經推辭,最後仍被賦予重任。

接下職務後,我先將協會定位為「專業性公益團體」,因為導盲犬的訓練工作相當專業,必須嚴格執行人員及犬隻的培訓工作,專業的工作就全權交給專業的秘書長來負責;其次是基於過去國內失敗的經驗,協會成立初期,尚無合格犬隻上路值勤前,應先將國內宣導工作擺在第一位,並透過遊說方式,盡速推動修法及立法工作。我曾打個比方:「訓練導盲犬就像製造汽車一般,而宣導工作就像造橋鋪路,路要先鋪好,等車子造好了才能夠順利上路,否則視障朋友帶著那麼大隻的導盲犬上路,會因民眾的誤解,反而寸步難行,到處被拒絕。」最後,要認清公益團體的組織特性,公益團體的命脈來自於群眾的信任,於是,我在成立大會當天致詞時提到:「公益團體最怕兩件事,第一是沒錢,沒有錢什麼事也做不了;第二是有錢,當一個公益團體有錢之後,就要防止弊端發生,一旦失去民眾的信任,組織的生命就完了,所以要建立透明公開的管理制度。」事後證明,掌握執行重點,就能獲致成功的果實。

  1. 艾利特教育中心:企業核心價值、教育核心問題、從差異化到優異化

民國九十五年,到中興大學EMBA報到的第一天,我向同學自我介紹的最後一段話:「四十五歲之後,我希望每天能夠陪孩子一起讀書、遊戲。」從小神童原始夏令營、漢聲雜誌童書郵購企劃,到艾利特教育中心的設立,皆與兒童教育有關,過去所累積的經驗,加上多年管理實務與經驗的增進,經營起兒童補教事業顯得更加得心應手。

有別於其他補教業者的經營理念,我所重視的是企業的核心價值,無關規模的大小,只問企業存在的理由與價值何在?從「安親」的角度思考:「如何能安這些父母親的心?」於是我要求每位課輔老師必須擔負起父母親的角色,隨時關心並注意孩子的身心狀況,盡力讓家長們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,每天能夠安心地上班、工作;從「課輔」的角度思考:「影響孩子學習成效的關鍵何在?」於是,我要求每位老師務必從根本解決問題,也就是誘發孩子的求知欲望和企圖心,並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讀書習慣。一個學習態度不佳、求知慾望不足的孩子,就像一個人沒有胃口,即使美食當前,一口也吃不下;因此,從心理層面出發的輔導方式,猶勝過給孩子一遍再一遍的練習與測驗。

每個孩子都需要被讚美,讚美對每個人來說,都充滿一種「語言催眠」的作用。面對一個自信心不足的孩子,就從協助他達成一點「小成就」而獲得肯定與讚美做起,慢慢累積「小成就」而成為「大成就」時,他自然就會相信自己也辦得到。當一個孩子有了自信心,並且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與求知慾,學習成效卓著且成績進步是件很自然的事。我常提醒家長:「所有聰明的孩子,皆因父母的鼓勵而變聰明的;所有愚笨的孩子,都是被父母給罵笨的。」

面對教育上的種種問題與現象,我習慣深入問題核心,去分析探討關鍵因素,掌握重點、抓對方向,問題就已不再是問題了。

五、結語

「高科技」的內涵包括:專業技能、執行力、問題分析能力(掌握重點)、邏輯思考力和溝通技巧;「高素質」的內涵包括:品德操守、勤勞樸實、腳踏實地、實踐力和團隊精神;「高感受」的內涵包括:人文關懷、體貼與關心、高EQ、察覺力、人際關係能力。透過體驗教育,能夠發揮「做中學」的學習效果,讓「高科技」、「高素質」、「高感受」深植於人心,就能陪伴每個人走過人生最輝煌的階段。

生命的本質是脆弱的,脆弱的生命歷經淬鍊後,終將堅毅茁壯且出類拔萃;根紮得多深,枝幹就能長多高,即使逆風而生,也能屹立不倒。

 

 

 

 

交通資訊